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成都产业动态 - 新闻内容

金堂县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冲刺450亿产值目标

时间:2025-07-08 来源:金堂制造 作者:交流合作部 点击:24

“我们自主研发出的全球首款耐160公斤超高压反渗透膜片及膜组件,填补了行业空白。”近日,在成都美富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富特”),我们见到了用于污水处理的“黑科技”产品。其中,美富特研发管理中心总经理梁红波提到的这一款产品,于2023年被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牵头的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

以美富特为代表,金堂县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活力引人瞩目。日前,2025年度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布,成都8个集群入选,金堂县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正是其中之一。金堂县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集群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零碳工厂1个、绿色园区1个,获批中西部首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基地。计划到2027年,该集群的总产值目标将超过450亿元。

产业集群如何体现“特色”二字? 如果以美富特公司为切入点,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

专注于特种膜的研发与创新,致力于污水资源化的应用与推广。”走进公司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公司的战略定位,而这也正是美富特深耕污水处理行业多年、为解决高难度废水处理的痛点和技术瓶颈所立下的目标。
  由于污水水质的复杂性等原因,污水处理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中,过滤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梁红波表示,2012年,公司投入巨资引进国外高性能膜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针对国内复杂的污水处理应用场景,开发出污水处理专用膜,并定义其为“特种膜”,在金堂打造了国内首个特种膜研发制造基地,实现了特种膜产品的国产化,打破了欧美高性能膜技术领域的垄断。
  梁红波介绍,目前美富特特种膜技术已在30多个细分行业得到成功应用,累计完成了500余项废水处理项目,其中包括全球规模最大的抗生素制药废水零排放项目、全球首个页岩气开采压裂液零排放科研示范项目、国内首个零排放电镀园区 中德金属生态城“废水零排放项目等一系列标杆工程。公司主导推广的装配式污水处理厂,凭借其高效、灵活的特点,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日处理污水能力累计已达到200万吨。

如今,美富特已成为国内唯--家具有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全系列特种膜研发制造能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我国水处理技术自主可控贡献了关键力量。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四川省唯一)、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22年四川省唯一)、工信部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众多荣誉是美富特“硬核“实力的直观说明

  创立于1999年,美富特如今已成为四川省环保行业头部企业和四川生态环保产业链链主企业。以美富特为代表,金堂县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在此次省级评选中脱颖而出。

什么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根据《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指在县级区划范围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创新机制完善、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健全,具有较强协作配套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对照这些要求,金堂县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金堂县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集群位于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586.82公顷。经过多年培育,集群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了链式发展生态,围绕168家细分领域规上企业,形成了“制造+应用+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在技术创新方面,据介绍,该集群已建成省级以上孵化载体7个、各级创新平台38个形成了“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配套企业”协同创新格局。

同时,该集群紧扣“双碳”目标,开展近零碳试点,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零碳工厂1个、绿色园区1个。在深化开放合作方面,该集群也在加快拓展全球发展空间。据介绍,集群加快融入成渝协同发展体系,依托成都国际环保博览会等平台推动技术跨境转化,主导产品出口18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产业集群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成都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不断加强,截至2024年,已培育成都市青羊区航空配套产业集群、成都市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集群等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此次入选省级名单的基础之上,“国家级“自然成为了各集群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

金堂县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也已经制定了下一步计划。据介绍,接下来该集群将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水气声渣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全球开放合作,提升治理与服务水平,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培育“大节能、大环保”产业生态圈,建设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绿色智造示范基地。
  在重点任务方面,该集群将从多个角度发力。例如将持续提升集群能级,坚持“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支持龙头链主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和产业化运用,推动在建项目达产,深化工业废水深度处理装备、VOCs治理设备、声控制材料等细分领域布局,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建设锂电池梯次利用基地,形成跨区域循环经济协作体系。

该集群还将加强绿色技术策源能力,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绿碳技术研究,突破光伏制氢催化剂、微生物固碳菌剂等前沿技术。同时重点推动废旧锂电池智能分选、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等成果转化落地。

在各项具体指标上,该集群也制定了阶段性目标:2025年,集群总产值超过350亿元新增各类优质中小企业5家以上;2027年,集群总产值超过450亿元,各类优质中小企业总数不少于10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超过5家,有效发明专利总数达120项以上。

Copright 2011 cdxcl org Inc All Rights Receved
蜀ICP备17017497号-1 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8-82430200